<menuitem id="ppbll"><ruby id="ppbll"><th id="ppbll"></th></ruby></menuitem>
<ins id="ppbll"><noframes id="ppbll"><ins id="ppbll"></ins>
<ins id="ppbll"></ins>
<var id="ppbll"><span id="ppbll"></span></var><cite id="ppbll"></cite><ins id="ppbll"><span id="ppbll"><cite id="ppbll"></cite></span></ins>
<cite id="ppbll"></cite>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常見知識

打造山區現代農業新高地

100個現代農業園區,核心區總面積103萬畝,輻射帶動全市280萬畝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園區良種普及率100%、園區農產品商品化處理率100%、園區新村建設覆蓋面達100%、園區黨組織覆蓋率100%、黨務政務公開率達100%……從分散示范到全域推進,四川省廣元市用10年時間,歷經兩輪持續建設,將現代農業園區建成了優勢特色產業引領區、現代技術與裝備集成區、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區、新型經營主體創業創新孵化區、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樣板區,走出了一條獨具山區特色的以農業園區為載體和抓手的農業現代化道路,為鄉村全面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


從大園區到小庭園


“三園”聯動成就六大特色優勢產業


作為農業大市,廣元市地處秦巴山區腹地,境內崇山起伏,溝壑縱橫,農業機械化、規?;洜I的成本高、難度大,農業比較效益低。20世紀初,在城鎮化工業化浪潮下,上百萬的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進城務工,勞務輸出一躍成為與糧油、生豬并列的三大“百億元”產業之一。外出打工在促進農民轉移增收的同時,也加劇了農村產業發展乏力、社會事業發展落后的困局。


根據消費市場需求,調優產業結構成為廣元上下共識。然而,在農村空心化、農業兼業化、農民老齡化的時代背景下,怎么調?如何優?


2008年,廣元市在全省率先啟動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拉開了以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為抓手培育優勢特色產業基地的大幕。至今,廣元現代農業園區已歷經兩輪持續建設:


第一輪(2008-2012年),著力現代科技示范、要素集成示范、機制創新示范和規模效益示范,探索形成了“統籌規劃、確立主導、整合資金、組裝配套、成片成帶、梯次推進”的建設經驗并在全省推廣,建成現代農業示范園區50個,優勢特色產業基地52萬畝。


第二輪(2013年至今),廣元市委、市政府確立“一主一園三突破”的“三農”工作基本思路,把現代農業園區建設作為綜合載體和主抓手,建成100個“點連線、線成面、面構區”園區,其中優質糧油園區6個、獼猴桃園區17個、木本油料園區10個、特色山珍園區9個、茶葉煙葉園區15個、畜牧水產業園區16個、綠色蔬菜園區14個、中藥材及小水果園區8個、休閑農業園區5個,核心區總面積103萬畝。


在兩輪建設中,廣元緊扣特色優勢產業這個“題眼”,持續推進區域化布局、規?;ㄔO。單個園區形成萬畝億元規模,“一園一業、多園一業”形成產業規模,“園園相聯、成片成帶”形成區域規模。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以現代農業園區為龍頭,廣元帶動村特色產業示范園、戶辦特色產業園同步建設,形成“三園”聯動發展格局。2017年底,廣元建成特色產業示范園1472個、17.8萬畝,戶辦特色產業園19.8萬個、28.9萬畝,輻射帶動了全市280萬畝特色優勢產業發展,成為廣元特色優勢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


在“三園”聯動模式下,小農戶被帶入產業發展鏈條。作為整縣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的蒼溪,就拿出真金白銀鼓勵小農戶自辦庭園參與園區產業發展,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戶分享園區發展成果,讓10萬余個小庭園重煥生機。


從要素聚集到動能激活


農業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實現演化升級


通過政策引導和項目扶持,土地、資本、科技、人才、信息等現代要素不斷向園區集聚:


技術攻關上,廣元深化市校、廳市、九廣合作,先后與四川農大、中國農科院茶研所、蔬菜所、中國科學院植物所等20余家科研院所建立密切合作關系,組建園區技術創新服務團隊,開展紅心獼猴桃品種選育、潰瘍病防治,黃茶適應性栽培,核桃多頭高接換種,冷鏈物流等關鍵技術協作攻關。集成創新了一批低碳循環栽培、綠色有機栽培、省力化栽培、物聯網、商品化處理等節本降耗、提質增效技術,園區良種普及率100%,先進技術推廣面達到90%以上。


現代裝備應用上,廣元推進園區農機化作業,園區耕種收機械化率達60%以上。推進溫室、大棚等農業生產設施建設,每年新增1萬平方米以上。推進水肥一體化、智能滴(噴)灌、全域監控,發展園區智慧農業。推進分級、包裝、烘干、貯藏、保鮮等設施建設,園區農產品商品化處理率100%。


人才培育上,廣元培育園區新型職業農民2.7萬人,發展園區農民合作社760家、家庭農場1120家、種養大戶1.46萬戶,培育國家級龍頭企業2家,省級、市級龍頭企業50家,建成農業社會化服務超市48家,發展動植物疫病防控、質量安全、種苗繁育、綠色植保、農機服務等專業化社會化服務組織128個。


經營模式上,廣元有序推進園區土地流轉,引導農戶承包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流轉集中,園區土地規?;洜I達到98%。推行保底收益、按股分紅、利潤返還等新型經營主體與農戶利益聯結機制,創新了托管代養、“飛地”脫貧、財政支農資金股權量化、土地折股聯營等生產經營模式。


各類要素的集聚產生了強烈的化學反應,為園區注入強大的發展動能,農業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實現演化升級,農業產業開始步入融合發展的新階段。


依托園區,廣元建成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1個、國家農業公園1個、省級農業主題公園3個、省級休閑農莊13個,農旅互動促進了產業間橫向融合;培育加工龍頭企業50余家,建成園區上萬噸冷藏庫1座、上千噸冷藏及烘干房10座。龍頭企業帶動合作社建基地,在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上形成利益共同體,促進了產業內縱向融合。


如今,廣元園區年產值突破100億元,園區農民人均產業純收入達7000元,加上土地流轉租金收入、園區務工勞務收入、承包土地入股和財政資金量化股份收入等,園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5萬元,比非園區農民高出3000元以上。


從生產車間到生態家園


“五位一體”打造美麗宜居新村


現代農業園區不僅是優質特色農產品的生產車間,更是廣大農民的生態家園。如何處理好園區建設與傳統村落的關系十分關鍵。


為此,廣元探索了“五位一體”的園區建設路徑。除圍繞產業發展完善路網、水網、田網等基礎設施以及推進特色優勢產業向園區集中外,重點則圍繞新村建設和鄉村治理展開。


在新村建設上,按照“小規模、組團式、微田園、生態化”原則,結合易地扶貧搬遷和田園綜合體建設,充分彰顯川北農村民居和生態田園特色,建設“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幸福美麗新村1572個,園區新村建設覆蓋面達100%?!白∩虾梅孔?,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在園區得到有效落實和真實體現,在省、市“四好村”中,園區覆蓋村占50%。


在公共服務上,園區建成“1+N”村級社會服務中心67個、文化休閑和旅游觀光節點244處、游客接待中心16處、農資和農產品超市60個。


在基層組織上,探索建立了跨村跨鄉的產業黨組織、社區黨支部和合作組織黨支部,選優配強了園區基層組織帶頭人,吸納和補充新型經營主體進入黨組織,建立了園區重大事務科學決策制度,規范園區黨務政務公開。園區黨組織覆蓋率、黨務政務公開率達100%。


微信服務號

24小時服務熱線:

400-081-9189

聯系人:一畝田

地址:0536-3289710

黄色